儒家思想沉淀千年,其中关于“立志”的论述犹如一颗不灭的星辰,穿透历史尘埃,持续照耀着个体生命的精神旅途。孔子一句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”,寥寥数语道破了精神觉醒的起点与生命蜕变的序章。此“志”非指浅薄愿望或模糊念头,而是个体对生命意义与终极价值的自觉追寻与坚定抉择,指向的是人格的整全发展与道德境界的不断提升。在物欲横流、价值多元的现代境遇下,这份关于“立志”的古老智慧,恰如一剂清醒良方,为身处迷惘、焦虑漩涡中的现代人,点亮了人格重建与精神安顿的航标。
理解儒家“立志”,核心在于把握其“定向”与“笃行”的双重维度。定向是确立精神的灯塔。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”,孔子勾勒了人格完善的路径图。此处的“道”,既是宇宙运行的至高法则,亦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伦理,更是君子内心坚守的道德理想。为学、修身、处世,皆需以此“道”为最终鹄的。孟子进一步将其具体化、生命化,提出“持其志,无暴其气”,强调志向需如磐石般坚固,守护内心的浩然正气,不受外界纷扰所侵夺。宋代张载那震古烁今的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,更是将个人志向与天地宇宙、生民福祉、文明传承紧密相连,构建了一种博大恢弘、顶天立地的人格气象。这种以天下为己任、贯通天人的大志向,为个体生命赋予了超越小我的宏大意义坐标。
笃行则是志向转化为现实的桥梁。儒家从不空谈心性,其立志观天然包含着强烈的实践品格。“志”是内在驱动,“行”是外在展现,知行必须合一。孔子论君子九思,其中便有“见得思义”、“见危授命”,皆是道德志向在具体情境中的判断与抉择。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”,学思结合,最终指向仁德的实践。王阳明力倡“知行合一”,更是将“立志”与“事上磨练”紧密结合。他认为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;志既立,则需在人情事变、世事纷纭中时时处处去省察克治、去人欲存天理,此过程即是在具体事务中“磨”志、“炼”志的过程。立志不是空悬一理想目标,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纷繁复杂中,不断以志向为准则进行判断、选择、行动,并在此过程中深化对志向的理解与坚守。
反观现代人格塑造面临的重重困境,儒家“立志”思想恰似对症的良药。其一,意义感稀薄与价值迷惘成为普遍的精神症候。现代性带来选择的自由,却也带来选择的重负与意义的真空。人们常被淹没在碎片化信息与即时满足的洪流中,追逐着转瞬即逝的流行目标,却失去了对生命根本方向的把握,陷入“无志”的空虚或“歧志”的混乱。孔子“志于道”的教诲,呼唤个体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支点,寻回那份与天地大道相呼应的精神定力与内在安宁。引导个体追问:我究竟为何而活?我的生命渴望在何处扎根,又渴望在何方开花结果?
其二,功利主义盛行导致人格发展的浅薄化与工具化。现代教育与社会评价体系往往过度聚焦于可见的技能、证书、职位、收入等“有用”之物,忽视甚至排斥了关乎心灵深度、道德情操、审美趣味等“无用”之物的涵养。其后果是培养了大量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或技术娴熟的“空心人”,他们可能在专业领域卓有成就,却在人格的丰盈度、道德的判断力、对苦难的共情力方面显得苍白无力。儒家的立志观,以“据于德,依于仁”为核心,将人格的价值锚定在内在德性的圆满而非外在功利的获取,倡导一种“义以为上”、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君子人格。这为抵御功利侵蚀、塑造厚重深沉、富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格提供了思想资源。
其三,意志力薄弱与抗挫能力低下成为普遍挑战。现代社会竞争激烈,变化加速,个体面对压力、挫折、诱惑时,容易动摇、放弃或迷失。孟子强调“持志”需“养气”,即通过集义、内省等修养功夫,蓄养内心的刚毅果敢、百折不挠的“浩然之气”。如同文天祥在《正气歌》中所咏叹的磅礴气节,支撑其在极端困境中视死如归。儒家坚信,唯有建立在坚实道德基石上的远大志向,才能生发出沛然莫之能御的内在力量,使个体在顺境中不骄不躁,在逆境中不屈不挠,在诱惑前不失其守。
汲取儒家立志思想的精髓,融入现代人格塑造,其启示清晰而深刻:人格塑造的根基在于确立高远而清晰的志向。这志向应超脱一己之私欲,与人类普遍价值、社会公共利益乃至宇宙秩序相联系,赋予生命以崇高感与方向感。志向的确立过程,是深刻自我省察、洞察生命本质、明确价值排序的过程。人格的充盈需要坚定的道德内核。志向的核心应是对“仁”、“义”、“礼”、“智”等核心德性的追求,以此为灵魂,才能避免人格的碎片化与工具化,培养出同情共理、明辨是非、知荣明耻的健全心灵。志向的践行是人格成长的熔炉。真正的志向必须在具体的生活实践、人际交往、社会责任担当过程中不断砥砺、检验和升华。面对诱惑如何抉择?遭遇不公如何回应?身处困境如何坚持?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志向的锤炼,每一次实践都使人格更趋成熟。
儒家“立志”的思想,历经千年风雨,其光芒未曾褪色。它启示现代人,在喧嚣与迷惘的时代,重新找回内心的罗盘,树立一份贯通古今、连接天人的大志向。这份志向不仅关乎个人成就,更关乎生命的尊严与厚度,关乎如何在天地间堂堂正正地安身立命。当个体以坚定的志向为舵,以深厚的德性为锚,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笃定前行时,那份源于古老智慧的人格力量,必将照亮我们通往内心丰盈与精神高地的道路。